这是一个初一学生,学习成绩班级倒数,尤其是语文,甚至不敢写作文。他对自己学习能力很不自信,可以说是基本已经自我放弃的状态。他对我说的原话是:“我已经快自己蠢哭了”。
我思考着如何激发他的学习动力呢?这样的孩子,可以说是长期受老师、家长不满、同学歧视的,你跟他说任何鼓励的话,他都不会相信,只会认为你在哄他、安慰他,不会有任何用的。当然,作为专业的咨询师,我们也不会说任何大道理,或者空洞的去鼓励他。
要想让他愿意学习,首要的是让他对自己的头脑产生信心,愿意相信自己可以做好,很多孩子之所以到了初二初三,不肯学了,就是因为在学习和考试成绩上屡次受挫,自己给自己贴上了“很笨、无能”等负面的标签,强烈的受挫感导致完全丧失斗志!
于是,我在和他的交流中,留意着引导他的契机。第二次咨询中,他这样形容自己头脑的“蠢笨”:“我的脑子就像一台电脑,但是是那种很容易死机的电脑。刚开机,就蓝屏了!然后----就死机了!”
我说:“那咱就重启呗!”
他说:“重启打开一看:还是蓝屏!”自己做了一个非常无奈的表情!他以为这么说以后,我会安慰他,或者也表现的很无奈。不过,我的反应是这样的······
我(兴奋地找纸和笔,要记下来他的话)“你说的话太有趣了,特别有画面感!我从来没听人这么形容过自己的头脑,等等,我得马上记下来,我记性不好,时间一长我就会忘了!”“你还有什么有趣的想法?挺有意思的!“
他很意外我的反应,愣了愣,被我这么一煽动,兴奋起来,说“刘老师,其实我有很多想法,但是没有人理解我!”
我说“比如呢?”
他说“比如“改变命运”这个说法你肯定听过吧?但是我觉得命运是不好改变的,因为命运就像一根绳子,你把它改变了,就像是把它从中间切断了,那下面命运还是你的吗?”
我想了想,说“那咱们改成“改变命运的走向”可以吗?”
他说“可以!”
我说“你看,还是有人能理解你的,对吧?”
他不好意思的点点头!
我说“太棒了!你这些比喻句真的很生动,我一定要把它们记下来,下次你每次来的时候,一定要带一个本子,我跟你说话得随时把你这些有趣的话记下来,你这些比喻句完全可以用在作文里面,特别形象、特别有创意!”
他不敢相信,问:“真的能用在写作文上吗?”
我说“当然能用啦,写作文不是像你想象的那么难的,你把你心里想到的话写下来,就是一篇作文啦。以后你自己说了什么有意思的话,或者听到别人说了什么有意思的话,一定要及时记下来哦,这样你在写作文的时候,很容易就能写出不错的作文了!”
他点点头,答应了,自己感悟道“看来这个就是积累素材!”
大家可能以为我这样的反应、说的话是职业需要而为之,可事实上,我不是一个擅于伪装的人,如果我心里不是由衷的欣赏,对方一定能够感受到的。我是非常自然的、发自内心的觉得他说的很有意思,我的一切反应都是很真实的反应,所以他愿意信任我,只不过,我把他“说话有意思”跟“写作文”这件事建立了链接而已!那为什么家长意识不到呢?这很正常,作为家长,你有一双能看到孩子“闪光点”的慧眼吗?
当然,仅此一次咨询肯定是不足以立即让他学习状态上升的,我们每周一次的交流会继续激发学习动力,巩固效果,但,只要他相信自己可以做到,并且,愿意从具体的一件事行动起来,那,就一定能逐渐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