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描述: PUA是什么意思? PUA全名为“Pickup artist”,意为“搭讪艺术家”,起源于1970年代韦伯(Eric Weber)的书籍《把妹达人(How to Pick Up Girls)》,原意是教导男性去认识女性并发展进一步关系。 到了1991年,美国作家...
发布时间:2024-1-11
PUA是什么意思?
PUA全名为“Pickup artist”,意为“搭讪艺术家”,起源于1970年代韦伯(Eric Weber)的书籍《把妹达人(How to
Pick Up Girls)》,原意是教导男性去认识女性并发展进一步关系。
到了1991年,美国作家杰佛瑞(Ross Jeffries)开设工作坊,传授他在《如何跟你心仪的女人上床(How to Get the Women You Desire into Bed)》一书中的“快速引诱”方法,此时 PUA已形成一种社群和团体,并有专门的导师开班授课。
PUA原意很单纯,即从心理、认知、自信、行为模式等方面,帮助单身男女认识异性并发展成进一步关系。
随着社会的发展,PUA应用广泛,演变成以上对下、操弄及贬低自我认同,以达到控制他人为目的。而PUA专家使用的一些技巧,也牵涉到情绪勒索和煤气灯效应。
* 煤气灯效应(英语:Gaslighting)是一种心理操纵的形式,其方法是一个人或团体隐秘地让受害人逐渐开始怀疑自己,使其质疑自己的记忆力、感知力或判断力,其结果是导致受害者产生认知失调和其他变化,例如低下的自我尊重等。
PUA没有专门的心理理论解释,不过很多心理现象和社会现象都跟PUA有关,职场、学校、家庭、亲密关系里都可能发生,例如:Me too事件、校园/职场性骚扰。最常被提起的心理学现象是:情绪勒索和煤气灯效应。
不过PUA不等于情绪勒索,情绪勒索主要描述亲密关系中,一方不愿为自己的负向情绪负责,企图操弄他人的行为。因此,PUA的范畴大得多。
同理,煤气灯效应是指为了自己利益,而去影响他人认知和行为。而PUA则是执行者透过鼓励与责备交互使用,使他人陷入认知不和谐、对自身更加没自信,进而否定自我、同意加害者的行为和目的。
一般来说,PUA中常见的加害人及被害人的人格特质为:被害人无自信、有情感依附问题、顺从性强、常自我怀疑和自责;加害人自信、强势、善于营造形象。
PUA的过程很像“钓鱼”,也就是诱饵、交替收/放线、持续收线、拾获:
诱饵期:虚伪但具吸引力的人设(假扮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示弱)、称赞对方、请对方帮点小忙,让对方感到有价值、被看见。
交替收/放线:时而称赞、时而责骂的过程中,会让对方出现认知失调,特别是职场新鲜人倾向损失回避(避免责骂),逐渐认为是自己不够好。
持续收线:不正确的信息和不合理的责骂之频率增加,强度也增加,让对方的自我认同、现实感产生扭曲。
拾获:对方变得无自信、贬低自身能力、服从。
PUA技巧是怎么让对方落入陷阱?PUA 的技巧大致可以分成几个:
虚假人设:表面上光鲜亮丽、待你极好,但背底里却不是这样。
示弱:让对方激起好奇、同理心或想努力取得或认识加害人的欲望。
给予赞美:当对方对自己感兴趣后,便开始赞美、鼓励对方,使对方觉得自己是独一无二,进而满足加害人的需求。
责备:攻击被害人的自尊心,让被害人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而更加卑微、更依赖加害人,这时加害人也会适时给予赞美和回应,让被害人觉得依附、顺从加害人是正确的,加害人更能予取予求。
虽然不是所有PUA都会有以上4种情境,但基本上都能环环相扣。
例如职场上,主管给下属升职加薪的大饼,当下属开始努力,一开始主管给予鼓励和支持,不久却开始鸡蛋里挑骨头、公开批评让下属觉得自己很糟、想更努力表现给主管看,主管给予鼓励并说“批评”是对下属期望很高等等,让下属更努力完成主管任务,但最后升职加薪没有实现,即便下属再努力,主管也会把责任推给下属。
如何避免自己被PUA?
想避免被PUA,就必须察觉对方的异常行为、避免自己陷入负面情绪和悲观心理。不妨从以下3方面入手。
了解自身优点:PUA的加害人会透过责备、数落的方式使被害人失去自信,如果确信自身有哪些优点便可减少被影响的程度。
面对别人的质疑和数落,我们不妨静下心来,仔细思考:对方说的有事实依据吗?是已经发生的事实吗?是事情的全貌吗?
通过不断地反问,也许我们会发现,对方说的并不是事实。
提升社会支持:被责备、失去信心和自尊时,可以多跟朋友交谈或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降低PUA加害人给予的伤害。
行为活化:找开心或想做的事情去做,跳脱负面情境,或从另一个环境看自己是否真有那么不堪,例如职场上被PUA,那么可以从家庭或交友圈中观察是否真的有那么糟,或许在其他环境中自己是很优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