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描述: 自从 1890年 James 在其《心理学原理》一书中首次系统地提出"自我概念"理论以来,自我问题就成为心理学中一个经久不衰的热门研究课题,而"自我概念(selef-concept)"的内涵也成为心理学和社会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特别受到人格心理学家、发展和教育心理学家的普遍重视。 研究表明,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发展与其学业成就、心理健康等有密切的关系。 ...
发布时间:2023-2-8
自从 1890年 James 在其《心理学原理》一书中首次系统地提出"自我概念"理论以来,自我问题就成为心理学中一个经久不衰的热门研究课题,而"自我概念(selef-concept)"的内涵也成为心理学和社会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内容,特别受到人格心理学家、发展和教育心理学家的普遍重视。
研究表明,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发展与其学业成就、心理健康等有密切的关系。
青少年自我概念的特征
Erikson认为青少年期发生自我同一性的形成与同一性的混乱间冲突,并获得新的自我同一性的时期,这一时期的青少年热切地寻求着新的自我连续感和一致感。
这一过程中,当原先的自我平衡被打破时,青少年常常陷人困惑、矛盾和不可自拔的心理冲突之中。
因此,青少年在心理上往往通过各种途径重新认识自我及自我价值,从而努力建构新的自我。
因此,青少年的自我概念与性别差异、学业成绩、年龄差异等有着较大关系。
男女因性别的不同,在自我概念的不同方面表现出各自的特点。
青少年男孩在男子气概、成就、领导者等方面有较高水平的自我概念,而在社会性等方面的水平较低。
女孩则有较好的阅读方面的自我概念。
马什等研究发现,学业成就与特定的学业自我概念之间关系密切。
如数学成绩与数学自我概念相关值为 0.55,与其他自我概念的相关值相比较则要小很多,而与非学业自我概念几乎无关。
在自我概念的性别差异方面,数学自我概念得到较广泛的探讨。
研究显示,男女的数学自我在高中阶段都呈下降趋势,但女孩的下降幅度更大。
学业自我概念的性别差异还广泛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男生的数学自我概念高于女生;
二是女生的语文自我概念高于男生。
在自我概念的年龄差异方面, shavelson 认为,随着个体年龄的增长,个体的自我概念会发生变化。
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形成
自我概念的形成是青少年社会化、人际化的重要方面。
青少年在形成自我概念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老师家长的引导因素
一定的经验对于个人具有怎么样的意义,是由个人的自我概念所决定。
因为对同一经验,个人的体验与知觉不同。
对于这种自我体验,要重视它的整体性和内在性。
即与青少年交往密切的家长、老师要引导学生确立积极的自我概念,使体验与自我协调起来。
因此,那种能够充分相信青少年具有自己的潜能、重视他们的个人经验及情感意见的师长,可以使青少年学生们产生学习的安全感和自信心,有助于形成和发展他们的自我实现的动机。
●社会文化背景因素
人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历史条件下生存和发展的,有其文化的制约性。
不同的文化类型及相应的价值观念影响着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内容和纬度。
在个人价值取向的社会中,青少年更倾向于从自主、独立和创造角度构建自我概念,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
而在集体价值取向的社会中,青少年更倾向于从人际和联系的角度构建自我概念,而成人也鼓励青少年遵守群体规范。
研究表明,对于青少年自我概念与自我体验的不一致,其部分源于个人自我概念受到外部文化因素的影响。
●积极评价因素
人际交往中,积极的评价是青少年充分实现目我的条件。
一个人自我概念的维持和改变,需要从他人那里得到检验用证实。
如经证实,就得到强化,维持下去;如经过检验自己的认识与他。对自己的看法不一致,那他的自我概念就可能改变。
特别是,当他们信别人是个有能力的判断者或是个德高望重的人,就可能改变其自认知和自我评价,顺从于别人的意见。
自我概念是通过一系列经过的评价经验表现出来的,这种经验不仅包括自己对自己的评价,即个人的评价,也包括社会的评价,即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积极的个人评价是"我不依赖于和他人交往的经验而对自己的良好看法;积极的社会评价;他人对"我"采取热情、尊重、喜爱和接纳的态度。
在积极的社会评价个人评价条件下,青少年就能最充分地发挥作用,自我就能最充分地到实现。
因此,与青少年密切交往的同伴、亲友以及师长的评价是形他们自我概念的关键要素。
当青少年的自我概念与自我体验相一致,时又受到积极的评价时,他的个性品质便容易正常地发展。
●人际交往因素
青少年自我概念通过人际交往得到维持或改变、发展。
一个人对自己的看法不可能固定不变。自我概念通过人际交往而产生,也通过人际交往而得到维持、改变和发展。
青少年在社会交往中碰到的每个人和每一种新的体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自我概念,都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得到进一步的确认,但也可能在进一步交往中改变这些看法。生活中新人新事的影响,有时候是惊人的,它可能会导致青少年的某些自我概念的改变。
但是,在社会生活中更为经常的是这种影响极为微妙,甚至很难注意到。
然而,当青少年在新的环境中经历了新的行为或事件,碰到一些对自己的反应与平时的期望不同的人和事,那么他们的自我感和同一性感觉可能会改变。
综上所述,
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如父母、老师、同伴对自我概念形成的影响较大。
个体自我概念的形成,既来自于自己过去经验的总结,也来自于他人对自己的反应和评价。
青少年处于正在成长的关键时期,可塑性大,自我概念形成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只有高度重视这些因素,充分运用这些因素,才能使青少年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